中國長安網北京8月27日電(王曉蕾)84項改革任務已完成或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在20個城市展開,市縣兩級公安機關建成執法辦案中心1127個......
這些最新改革成果,都是8月26日在京召開的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上披露的。
“一批重大舉措落地見效,成為政法領域改革新亮點。”會議透露,2019年成都會議以來,全國政法機關深入學習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深化政法領域改革,政法工作制度體系逐步完善,執法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政法工作滿意度進一步提升。“《關于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部署的100項任務中,84項已完成或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16項長遠性改革任務正在深入研究推進。”
具體改革成果,包括八個方面——
一是黨對政法工作絕對領導更加有力。黨領導新時代政法工作的總體格局和運行體系進一步健全,20多個中央政法單位、省區市制定《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實施細則或辦法。完善黨委政法委綜合協調政法工作機制,建立平安中國建設工作協調機制。18個省區市實現鄉鎮政法委員配備全覆蓋。
二是政法機構職能體系更加優化。黨委政法委機構改革全面深化。全國四級檢察院和基層法院內設機構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完成原公安現役機構編制人員劃轉、干部轉改定級,行業公安機關管理體制調整扎實推進。司法行政機構、職能、人員進一步融合,32個省級法學會制定印發改革方案,26個省區市基本實現省市縣三級法學會組織全覆蓋。
三是執法司法權運行更加規范。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行新模式加快建立,審判權責清單、履職指引更加清晰,全國法院98%以上的案件由獨任法官、合議庭直接簽發裁判文書,四級檢察長辦理案件數量、列席審委會次數分別上升57.2%、56.4%。市縣兩級公安機關建成執法辦案中心1127個,27個省區市公安機關實現涉案財物信息化管理。行政立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監獄巡回檢察全面推開,社區矯正制度深入推進,收容教育制度成為歷史。
四是訴訟制度改革更加深入。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持續深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和量刑建議采納率、一審服判率穩步上升,77%的縣級行政區域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訴源治理深入推進,廣東、江蘇、浙江、四川等地出現法院收案增幅放緩甚至下降勢頭。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在20個城市展開。公益訴訟制度機制不斷完善,辦案范圍積極穩妥拓展。
五是維護安全穩定工作機制更加完善。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工作協調機制進一步健全,多方參與的社會治理機制進一步形成,國際執法安全合作機制不斷完善。
六是政法公共服務更加惠民。跨域立案訴訟服務全面推開,檢察機關對外提供法律服務實現“一網通辦”,1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目標提前實現,推廣12項移民出入境便利措施、實施“一證通考”等16項交通管理便民利民措施,“兩快兩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深化。
七是智能化應用更加廣泛。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合建設加快推進,全國法院93%以上的案件能夠隨案生成電子卷宗并流轉應用。
八是政法隊伍建設管理體系更加健全。符合政法職業特點的人才招錄、培養機制持續優化,員額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準化制度體系初步形成,公安機關執法勤務、警務技術職級序列改革全面推開,政法干警職業保障制度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