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安網北京8月27日電(安羽)“堅持把智能化作為制約監督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手段,推動監督工作與科技應用深度融合,切實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監督效能。”昨日在京召開的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提出,政法領域要完善智能化管理監督機制。
具體怎么做?會議透露,將從三個機制入手——
強化智享數據機制。要將加快推進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建設,強化數據共享責任,細化數據使用權限,以數據共享拓寬監督管理途徑、拓展監督線索來源。重點推動有關案件、監管場所等信息、數據與同級檢察機關實時共享。
強化智能監測機制。要完善線上執法司法流程規則,優化節點監控、風險提示、瑕疵錯誤預警等功能,全力打造監督閉環。加快大數據核心算法升級,優化對案件數據進行自動分析、深度學習、綜合應用功能,推動裁判尺度自主分析提示、異常情況及時預警。推進大數據技術與辦案深度融合,提升從海量數據中自動發現立案、偵查、審判、執行等工作中常見違規違法問題能力。會議透露:“將總結推廣執法司法人員承辦案件與特定律師代理案件結果大數據分析等做法,強化對利益輸送等問題的動態監測。”
強化智慧管理機制。要建立以辦案節點為依托的法院、檢察院信息化全流程監管模式,推動監督管理由人盯人、層層審批向全院、全員、全過程的實時動態監管轉變。會議透露,還將探索運用區塊鏈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技術特性,對電子卷宗實施數據保全,破解電子卷宗互信難、卷宗制作不規范等瓶頸。
會議提出,要加強技術集成應用,優化智能輔助系統建設,加快證據審查輔助、法律法規輔助、量刑量罰輔助等智能化軟件研發應用和推廣,提升智能監管水平。開展執法數據量化分析研判,實現對執法質效的整體把控和常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