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安網 徐琢
“好的檢察官就是追求正義的人。”
這是2019年熱門大片《檢察方的罪人》中的一個經典臺詞。
從2013年的92.59%到2020年的99.15%,廣西檢察隊伍的群眾滿意度數據連年攀升,并連續8年在廣西政法機關排名第一。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的辦理,每一件事情的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人民滿意度自然就高了。”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崔智友告訴記者,秘訣在于——內防外守,更新監督理念,優化監督方式,強化自身監督,讓法律監督“剛”起來。
如何筑牢內防?更新監督理念實現“雙贏多贏共贏”
有一天,家住廣西玉林的市民李某突然發現自己家墻一側被挖了溝,說是要填埋排污管。
自家建設用地被侵占了,李某滿腔氣憤,選擇走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
可民事訴訟判決后,結果卻并不讓他滿意,他決定提起抗訴。
“我一個小市民,對方人多勢眾,說實在的,心里不是滋味。”雖然抗訴了,可李某依然忐忑不安。
“沒想到那天會來那么多人。當聽證員開口時,我的一顆心就放回了肚子里。”
這份“安心”有充足的理由。這場聽證會,檢察院特地邀請了自然資源局、街道社區以及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多名專家到場,有2位同時還兼有政協委員的身份。
如何能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如何能不偏不倚、不枉不縱?要會說,更要會聽!
“聽證會充分保障了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這樣的活動我愿意多多參與。”玉林市人民監督員王雪梅全程參與了聽證會。
更新司法理念,提升監督能力,不僅需要群眾的監督,還需要強化與被監督者的良性互動關系。
“7月8日,我院依法組織召開破產案聽證會,邀請貴院檢察官出席。”隨著《關于破產程序法律監督的若干意見》出臺,人民法院可邀請人民檢察院對破產審判工作實施法律監督。
“這可是全國首次由省級兩院業務部門聯合出臺文件規范破產程序法律監督。”第六檢察部檢察官主任龐昭介紹道。
為推動司法機關公正司法,以最小的司法資源獲得最佳的社會效果,廣西檢察機關與其他政法機關共同制定加強監督實施細則,積極構建協作機制,同步提升各環節質效。
“即能分工負責,又能互相制約,引導而不越位,對雙方都是一種監督和保護。”這一舉措,在行政機關中得到了廣泛的好評。
如何加強外守?優化監督方式保證“精準監督”
“你們對案件引導取證工作的意見非常全面且有針對性,真的非常感謝。”在電話中,桂林市港口鎮派出所民警對檢察官連聲道謝。
6月,桂林市發生一起惡性搶劫殺人案。當天,檢察官就通過刑事案件協作平臺,了解到該案的立案過程及相關證據,并對案件提出偵查意見及偵查方向。
“只用登上平臺,就可以對不立案、錯立案、漏捕、漏訴等情況實施網上同步監督,少跑了許多冤枉路。”協作平臺打破了公、檢、法“信息孤島”,立案監督工作從單一的走訪轉向以平臺查閱監督為主、走訪閱件為輔的工作模式。
正義當然不可缺席,卻也不能遲到。要既“不放過”,也不“湊數”,就要保證“端口”前移,提前進場。
“請邀請符合一定條件的成年人到場后再取證。”檢察官在審查時發現,偵查人員在對一名故意傷害案被害未成年人取證時不符合法定程序。
只有自己提前進場,才有能力控制全場。為及時發現監督線索,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加大力度推進在公安、海關、海警、邊檢系統設立派駐檢察室,并對派駐檢察室履職情況進行交叉巡回檢察,將端口移到“最前線”。
監督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共同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現在心里就有底氣了,每個人手里都有一份‘表格菜單’。上面標注著危險駕駛、盜竊、搶奪等15種常見罪名所需證據種類,遺漏取證或者偏離取證方向的事就不太會發生。”這種“按圖索驥”取證法在基層刑偵人員中廣受歡迎。
1至7月,廣西檢察機關引導偵查取證率為65.22%,居全國前列。
如何自我防護?優化‘案-件比’完善“權責清單”
“這個交通肇事案件,就為了補充一張交通事故現場圖,還沒有訊問就要求退補?”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崔智友拿著一卷案宗當場發問。
“主要原因是當時正忙著其他工作,有點來不及,所以想著先退回公安機關,等忙完這一陣再辦結這個案件。”案件退查率、延期率較高,存在隨意退查、延期等情況,這是當時該區檢察機關辦案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還有多少類似情況,也要盡快查清楚并對情況進行通報!每一名檢察官都應當有勇氣和擔當,為經手的每個案件每個環節負責。”
隨后,每兩個月召開一次數據分析會,形成‘案-件比’數據報告,共同把脈會診,會后約談成為該區人民檢察院的常態。
“每個月底都很緊張,就怕排名倒數。”即使做了大量工作,每到公布月底排名的時候,各級檢察院負責人的神經都時刻緊繃著。
如果倒數,懲罰是“真槍實彈”的。不僅要說明原因,還要點名道姓通報并視情追責。
“如果源頭上的食材不好,任憑你有再高的廚藝,也做不出好菜!優化‘案-件比’,降低案件退查率、延期率,首先就要抓好源頭。”第一檢察部主任戴麗萍說道。
為讓符合“案-件比”要求的辦案標準“流行”起來。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專門組織開展法律文書評比活動。
如何讓“不在乎”變為“主動追求”?“案-件比”與檢察官業績考評、評先評優、選拔任用等配套制度相掛鉤。
今年以來,該區刑事“案—件比”從去年的1:2.08優化至1:1.20,排名全國第一。
保證司法公平正義,離不開強大的內驅力和自控力。強化新時代法律監督,以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來贏得人民的信任,或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多年來讓法律監督“剛”起來的“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