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春通訊員譚楊徐笑余
歷時7年、經過23個法律程序,這是湖北籍務工者宋某艱辛的維權之路。因其勞動保障監察申請提出時間被認為超過2年法定期限,多次訴訟被駁回。而原公司已破產,宋某無法通過法律途徑獲得相應補償,生活十分困難。行政判決已生效,爭議卻一直存在,難以化解。最終,檢察機關為這個案子畫上了句號。
2021年7月21日上午,浙江省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浙江檢察機關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情況。宋某工傷保險檢察監督案就是發布會通報的五個案例之一。發布會上,浙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杰介紹,自2019年5月行政檢察職能部門設立以來,浙江檢察機關依法履行行政檢察職能,監督行政審判和執行活動,促進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大力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兩年來,浙江檢察機關成功化解行政爭議案件569件。
“大家都在為我考慮,幫我申請司法救助,這么多年的官司終于了了。”2020年4月2日上午,62歲的宋某坐在湖北省谷城縣檢察院的視頻會議室里,在參加了溫州市檢察院為他與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保險行政爭議案召開的聽證會后,通過視頻對大家說。溫州市檢察院通過檢政聯動、遠程視頻公開聽證、司法救助等措施,為宋某爭取到救助金7萬元。
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劍指何方
宋某的案例是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一個縮影。行政裁判已生效,但當事人認為其權益仍處于受侵害狀態,此中往往又摻雜行政執法、審判活動的瑕疵或存在“程序空轉”等客觀問題,怎么辦?
2019年,全國四級檢察機關全面構建起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公益訴訟檢察“四大檢察”工作格局。浙江檢察機關把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作為行政檢察的重點,劍指人民群眾關注、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案件,通過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積極釋法說理,化解行政爭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行政檢察案件是行政爭議在司法程序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大多數經過行政復議、訴訟,環節多、周期長,矛盾比較尖銳,糾紛解決難度大,屬于“難啃的骨頭”。檢察機關立足為民解憂紓困,在解決人民群眾合理訴求與促進依法行政之間尋求最大公約數,避免程序空轉、無效訴訟,促進案結事了。
對于法院行政裁判確有錯誤的,檢察機關依法提出抗訴、再審檢察建議,并通過釋法說理、心理疏導,使當事人回歸理性,最終達成和解。對于經過行政復議、行政審判等程序仍無法解決合理訴求、程序空轉、案結事未了的,檢察機關充分發揮行政檢察監督優勢,有效化解行政爭議,讓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司法獲得感。
行政爭議化解背后的民生與民聲
2011年9月,鐘某因不服法院民事判決及執行,采取拉橫幅的方式發泄不滿。民警將其傳喚至派出所接受調查,在調查過程中,鐘某頭暈、手無法寫字,后被診斷為腦出血(中風)。之后,鐘某向公安機關提出行政賠償申請,不獲公安機關支持,不斷提起行政訴訟,并多年持續信訪。為解開鐘某的心結,真正化解矛盾,杭州市臨安區檢察院組織公開聽證。在多方溝通和釋法說理下,鐘某當場承諾息訴罷訪。同時,檢察機關考慮到鐘某年逾七十、家庭困難,經研判決定實施司法救助。最終,這一起歷時多年的行政賠償信訪積案被成功化解。
每一個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案件的背后,都是民生所系、民心所向。浙江檢察機關以百姓之心為心,立足解決人民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辦案中透過當事人雙方沖突的表象,直抵案件背后的深層次矛盾,對當事人的真實訴求予以協調與回應,實現從源頭解決爭議。對于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殘疾人、生活困難群眾,檢察機關及時開展司法救助,傳遞司法溫度,落實司法為民。
2019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圍繞中心大局開展行政爭議化解,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成功調處化解涉及扶貧脫貧、減稅降費、生態保護、土地征收等案件394件。全省檢察機關化解涉及企業合法權益案件159件。疫情期間,重點對企業復工復產的勞資糾紛、行政審批、行政處罰等行政爭議開展調處化解工作,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全省化解涉工傷認定、勞資糾紛、拖欠農民工工資等案件53件;將保護弱勢群體利益作為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重點,對困難群眾開展司法救助13件;化解涉征地拆遷糾紛案件65件,通過釋法說理、公開聽證等方式化解爭議,促進維權與維穩的有機統一。
聽證會凝聚起各方關注與合力
“如果沒有檢察機關,我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住上新房。特別感謝檢察官,今天還召開聽證會,我心里感到特別溫暖。”這是2021年3月30日,倪某在公開聽證會結束后,向檢察官表達謝意。倪某的原安置建房地塊因被確認為“章安故城”遺址而無法如期建房,因對信息公開存在疑問,倪某提起行政訴訟,但已超過起訴期限。公開聽證會上,多方共同溝通交流,倪某等多戶村民的安置問題得到解決,倪某息訴罷訪,歷時4年的行政爭議塵埃落定。
行政爭議往往歷時長、涉及多方,有許多復雜因素,如何徹底化解,公開聽證是有效方式。它可以為“官”民搭建起面對面溝通交流的平臺,找到癥結,消除分歧,形成共識,最終促使案結事了。浙江檢察機關積極開展公開聽證,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專家學者、社區居民等參與,應聽則聽,應聽盡聽,共聽證31次,為當事人提供平等對話、溝通交流、辯法析理的平臺,讓當事人以看得見的方式感受到公平正義,促成和解。
為了讓公平正義在更大范圍內可視、可監督,檢察機關積極推進直播聽證。如寧波市檢察院辦理的黃某土地登記行政爭議申請監督案,采用了“網絡直播+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席”模式公開聽證,分清是非、厘清責任,針對行政機關在資產清查不到位即招標轉讓案涉公司、補辦案涉土地出讓手續存在程序瑕疵,導致黃某等人利益受到損害,協調行政機關補償,實現爭議妥善化解。
“這是全省首個通過中國檢察聽證網全程公開直播聽證過程的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案件。網絡直播公開聽證增強了檢察機關辦案透明度,是推行檢務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一次生動實踐。”浙江省檢察院一級高級檢察官傅國云說道。據悉,這場網絡直播公開聽證吸引了大量公眾觀看,被最高檢評為2020年公開聽證優秀案例,切實做到了接受社會監督,以公開促公正公信,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為更好地凝聚各方合力,持續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浙江省檢察院制定下發《關于行政檢察一體化辦案工作的意見》,構建檢察機關一體化辦案機制,整合監督資源,實現監督辦案效益最大化。同時,省檢察院與省法院聯合出臺《關于加強行政審判與行政檢察銜接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意見》,加強與法院、行政機關的配合協作,合理化解行政爭議,促進訴源治理。
“浙江要打造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袁家軍書記要求浙江打造法律監督最有力的省份。其中,我們履行好行政檢察職能,特別是加強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既監督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又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努力做到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浙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