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晨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完善各項制約監督體系……全國司法行政機關一系列改革舉措落地落實,有力提升了執法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
2020年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以來,全國司法行政機關深入貫徹中央關于政法領域改革的決策部署,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改革和建設加快推進,取得明顯成效。
黨對司法行政工作領導更加有力
在貴州省遵義市司法局機關3樓,長達24米的黨建文化墻,營造出濃郁的黨史學習氛圍。
“司法行政講政治,業務工作重黨建”——這一工作要求貫徹到了全國司法行政機關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回望2020年,司法行政干警聞令而行,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展示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硬核”作風和擔當,把黨的絕對領導優勢轉化為執法司法效能。
司法部律師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法官、檢察官與律師都是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是法律職業共同體成員。推動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首要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一年來,律師行業黨建工作不斷加強:研究制定《律師事務所黨組織參與決策管理工作指引》,進一步健全完善律師事務所黨組織政治把關工作機制;持續辦好律師行業黨委書記、基層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部署開展律師行業黨史學習教育,選樹律師行業黨建先進典型……
與此同時,其他法律服務行業黨建工作齊頭并進: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公證行業黨的建設工作,研究起草《關于全面加強公證行業黨的建設的指導意見》;不斷加強司法鑒定行業黨的建設,印發《關于落實司法鑒定行業黨建工作任務的指導意見》,建立月報告制度,落實“三進”“四同步”要求,推進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深化仲裁行業黨建工作,各仲裁委員會均建立了黨的基層組織,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刀刃向內行政執法司法更加規范
多頭執法效率低、推諉扯皮難管理——這是以往基層行政執法過程中的一大難題。去年12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首個基層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培育單位——瓜瀝鎮正式通過省政府審批,承接并行使14個領域701項行政處罰權,著力破解基層綜合行政執法難題。
蕭山區是過去一年司法行政系統著力推進行政執法改革、破解治理難題的縮影。這一年來,司法部從多方著手,建立完善行政執法制約監督體系:一是深入推進行政執法監督。縱深推進“三項制度”,對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三項制度”專項監督行動。完善行政執法監督制度,在總結國務院各部門和各地方行政執法監督制度的基礎上,研究起草《行政執法監督條例》。加強執法人員監督管理,研究解決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辦法相關問題。二是強化行政復議監督。深入推進《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方案》落實落地,成立由部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高位推動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26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經出臺本地區改革實施方案,積極整合地方行政復議職責,提升行政復議公信力。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修訂工作,研究制定《關于深入推進行政復議工作規范化建設的意見》。
與此同時,各地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進一步發揮。
司法部積極加強行政復議信息化建設。2019年,開發了全國行政復議工作平臺,整合案件在線辦理、數據分析研判等七個模塊,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了行政復議功能。去年以來,在原有平臺基礎上,開發建設全新的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平臺,探索行政復議服務新模式。在實現行政復議與行政執法案件數據互聯互通同時,開發了“掌上復議”功能,使群眾足不出戶就能通過網站平臺、微信小程序等申請行政復議、查詢辦案進度、參加案件聽證。
優質高效公共法律服務更加惠民
在占地面積約4100平方米的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公證、律師和司法鑒定服務一應俱全,群眾“進一扇門”,可以“享全服務”。
一年來,全國司法行政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司法部指導、協調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的指導意見》,督促制定實施方案和證明事項清單,組織各地區、各部門推選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典型案例。
在廈門市行政服務中心,中海企業發展集團廈門公司報建部報建經理韓秋珍告訴記者:“我們公司目前在廈門推進的項目,從拿地到施工許可,只花了3個月。在‘多規合一’改革之前,同樣的審批流程最快也需要一年。”
優質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從未因疫情中斷,各地司法行政機關改革亮點紛呈:浙江省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工作;貴州省司法廳五方面發力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四級實體平臺實現全覆蓋;廣東省打造一體化公共法律服務網,提供服務超300萬次;重慶市司法局協同研發、積極推廣“大牛”法律機器人,彌補了法律服務人員的不足。
“新招”“實招”不斷涌現,全國司法行政機關積極組織法律服務資源,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人民群眾對法律服務的需求,數量日益增長,內容更加多元,法律服務隊伍也隨之加快發展。前不久,2021年度“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在北京啟動。來自北京、廣東、江蘇等20個省(市、區)的131名志愿律師和120名大學生志愿者以及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將被分別派往新疆、青海、甘肅等13個省、區的131個縣(區、市),開展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務工作。
全國各地司法行政機關以各種創新措施,力求公共法律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真正惠及人民群眾。
記者從司法部獲悉,為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司法部制定細化了貫徹落實《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主要任務分工方案。年內還將制定出臺《全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21—2025年)》,持續提升服務的快捷性、貼近性,實現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