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機制現代化是審判工作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多位全國人大代表高度關注審判機制現代化,深入調查研究,充分反映人民意愿訴求,圍繞審判機制提出建議。
最高人民法院自覺將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同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結合起來,同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結合起來,同服務代表依法履職、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結合起來,切實推動審判工作現代化。
完善中國特色案例制度,推進建設人民法院案例庫
全國人大代表陳恩明認為,近幾年,為貫徹落實審判公開原則,要求人民法院將訴訟案件的審判流程信息及裁判文書通過互聯網進行公開,的確促進了司法公正,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同時,陳恩明也指出了案例公開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對案件進行分類管理等建議。
2023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建設人民法院案例庫。人民法院案例庫收錄經最高人民法院審核認為對類案具有參考示范價值的權威案例,建成后將覆蓋各類罪名、案由,在同一罪名、同一案由下的不同法律適用問題也將有相應權威案例,讓法官參照裁判,促進統一法律適用。同時,也能讓社會公眾把握行為邊界、預知訴訟結果,從而促進訴源治理。可以說,人民法院案例庫是針對需求側創新提供的新型“司法供給”和“法治產品”。建設人民法院案例庫,是完善中國特色案例制度的重要舉措。
目前,人民法院案例庫正在全國法院試運行,為向社會公眾開放做好準備。人民法院案例庫建設是一個動態持續的過程,出現新類型案件,法律、司法解釋新出臺或修改導致入庫案例過時,或者針對同一法律適用問題發現更具理念、規則、方法引領價值的案例時,將及時補充、更新案例。
統一裁判尺度、提升辦案質效,依法落實院庭長法定職責
“最高人民法院在完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機制、統一知識產權裁判標準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國人大代表李燕在肯定工作的同時,也提出應進一步加強最高人民法院對重大案件辦理的監督指導,完善相關“類案同判”工作機制。
人民法院將代表建議轉化為了具體舉措——全面推進案件閱核制。這是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統一裁判尺度、提升辦案質效、保障司法廉潔。
案件閱核制是由各級人民法院院庭長依法對案件裁判進行審核把關,并承擔相應責任的工作機制。院庭長開展閱核工作,主要以裁判文書為抓手,重點審核辦案程序是否規范、釋法說理是否恰當、法律適用是否準確、裁判尺度是否統一、主文是否利于執行、“三個效果”是否有機統一。
院庭長在閱核過程中,應當嚴格堅持“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原則,不能直接改變獨任法官、合議庭的結論,但可以要求重新考慮、復議,或者決定將案件提交專業法官會議、審判委員會討論。院庭長閱核案件的時間節點、所提意見、處理過程、最終結果等,應當在辦案平臺全程留痕,或者形成書面記錄入卷備查。
案件數量較多的法院,可以結合本院審級職能、人員規模、素質能力、機構設置、案件數量等因素,采取剛性與彈性相結合的方式,合理確定案件閱核范圍。
服務社會治理,持續推行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
全國人大代表彭鳳蓮在關于民事訴訟法修正的建議中提出,完善一審裁判生效機制和先予執行機制、完善上訴案件案卷報送機制、完善涉外案件審限規定等,以提升訴訟效率、優化營商環境。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的《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15個省(區、市)20個城市開展為期兩年的改革試點工作,并指導試點法院深化改革創新,目前在司法資源配置、程序保障、服務社會治理、訴訟權利保障等方面已取得明顯成效,也及時推動改革試點成果上升為民事訴訟立法。
2021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重點完善小額訴訟程序,對擴大獨任制適用范圍等作出調整,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在立法層面得到深化。過去一年,各地法院持續進行探索實踐,例如,北京、山東等高級人民法院已開展適用小額訴訟程序規范工作,切實推動繁簡分流的民事訴訟體系更加成熟。
人民法院在加快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方面邁出了新步伐,下一步,人民法院會繼續將代表建議辦理過程作為破解難題、完善政策、改進工作的過程,有效發揮代表建議在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中的重要作用,繼續加快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