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安網北京7月24日電(江旭峰)“加快構建與新型執法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相適應的執法司法責任體系,是一項基礎性和具有牽引作用的重大改革舉措,直接關系政法領域改革成效成色,直接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直接關系黨的形象、法治的權威。”
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今日在京召開。會議指出,要深刻認識加快推進執法司法責任體系改革和建設的重大意義,增強深化政法領域改革的責任感緊迫感。
加快推進執法司法責任體系改革和建設,為何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會議從三方面給出了答案:
——從政法機關屬性看,這是加強黨對政法工作絕對領導的必然要求。政法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機關,是黨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必須始終置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之下。
“近年來,隨著政法領域改革整體推進,《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深入實施,黨領導政法工作的總體格局和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但仍有一些執法司法人員政治意識淡薄,對黨的領導存在模糊認識,影響了執法司法效果。”會議稱,要加快推進執法司法責任體系改革和建設,深刻把握政法機關的政治屬性,始終把講政治放在首位,實現政治責任、法律責任、社會責任有機統一,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從人民群眾需求看,這是增進民生福祉的現實需要。會議分析,當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延伸,對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期望值更高,對執法司法頑瘴痼疾容忍度更低。
“實踐證明,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違規‘減假暫’‘金錢案’‘權力案’‘人情案’等問題之所以屢禁不絕,在一定程度上與定責不清、盡責不夠、問責不力有關。”會議要求,要加快推進執法司法責任體系改革和建設,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司法,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進一步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和群眾滿意度,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美好生活的向往。
——從政法改革本身看,這是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的重大舉措。執法司法權是極為重要的國家公權力,涉及面廣、專業性強、裁量權大,權力一旦失控,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損害也更嚴重。
會議坦承:“近年來,深化司法責任制改革,‘讓審理者裁判’涉及賦權、放權的改革步伐相對較快,‘由裁判者負責’涉及明責、追責的改革卻相對滯后。”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執法司法責任體系改革和建設,抓緊補齊執法司法責任短板弱項,推動政法領域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確保權力在制度的框架內運行、在責任的約束下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