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朱!一樓有當事人找你!”接到電話通知的執行法官朱延林不禁泛起嘀咕,約好的當事人不是這個時間啊,到了一樓朱延林離老遠就認出來,原來是一個執結完畢案件的申請執行人張某。
老張是在2024年1月申請執行立案的,被執行人徐某沒有按期償還借款。執行案件辦理過程中,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按照執行程序,朱延林的書記員小張在報結時點擊了“終結本次執行”。案件隨即進入了“智管”模式。
什么是“智管”模式呢?這就要提到琿春市人民法院依托數字法院建設優勢,自主研發上線的執行創新改革項目——終本案件管理平臺。
自從這個平臺上線,朱延林的“強迫癥”越發的嚴重了。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兒,打開電腦,然后登陸“終本智管平臺”,通過系統推送的終本案件查控結果,財產控制措施臨期督辦的信息,查詢、了解被執行人的情況。
“我進入法院也十年了,最開始接觸執行業務的時候,我還是助理。那會兒,我們是厚厚的紙質臺賬。每次當事人來,我們就急的一腦門子汗。先是翻臺賬,然后再到檔案室,根據案號找到相應的案卷。法官問我們案件詳情時,總是怕漏掉關鍵點。現在好了。我們上線了終本案件的智管平臺,被執行人的財產信息可以第一時間推送,還能時時提醒案件進展,案卷也可以一鍵索引,簡直不要太方便。”
“有消息了!”今年7月的一天,朱延林對書記員小張興奮的說道,“系統推送我昨天自動查控的結果,他名下有房產,我看了線上反饋材料,完全符合恢復執行條件!我們恢復執行!”
做執行業務的人都知道,得到案件線索后是特別開心的,小張迅速通過平臺確認案件信息后,直接點擊“申請恢復執行”按鈕,首次執行案件卷宗自動轉入恢復案件卷宗,自此執行業務“分段+集約”流水線作業模式被按下“觸發鍵”,案件迅速流轉至琿春法院“執行輔助數智中心”,由中心內集約工作人員進行文書制作、材料收轉、文書送達。
朱延林約談雙方,恰逢被執行人徐某在外地,朱延林通過遠程約談平臺,經過在線近一個小時的協調下,申請執行人張某同意被執行人通過以物抵債的方式履行義務,雙方在線完成筆錄簽字入卷,自此,本案圓滿執行完畢。
結案的那一刻,朱延林深深的靠在椅背上,回想著這個案件的辦理歷程,“這種終本‘智管’模式讓終本恢復案件辦理效率提高不少啊!”
回望這十年,琿春法院信息化建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大膽創新、積極探索,發揮基層法院首創精神,先后完成了20余項試點項目,十余項改革成果獲省部級獎項。這期間,技術壁壘一項項突破,內部流程一步步規范,審判、執行輔助性事務“一站式”集約辦理,開啟“同步異步”“線上線下”雙重模式,讓訴訟服務越來越便利,審判管理越來越規范,業務水平越來越精進。從“法官自管”到“數字監管”,科學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讓法官能更加專注于案件本身,打造精品案例,也能讓當事人享受數字改革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