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吉林長春公安的歷史畫卷
講述“人民公安”從這里走來的故事
鏡頭首先定格1949年的春天
乍暖還寒的3月
長春市解放后成立的第一個派出所——重慶路派出所成立了
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公安史詩
一段段警民共建的魚水之情
一樁樁感人至深的愛民小事
拉開了長春公安
賡續紅色基因、傳承紅色血脈
保護春城人民、維護社會安定的壯麗序幕
今年是重慶路派出所建所的第75個年頭,75年來,在上級公安機關的堅強領導下,一代又一代重慶所人接續奮斗,各項工作始終走在全市前列,先后榮獲國家、省、市榮譽稱號181次,87名同志被授予公安二級英模、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連續19年被評為一級派出所,1988年時任公安部長王芳為派出所題詞“公安旗幟”,2002年被《人民公安報》譽為“執法為民的金街衛士”。
所內轄區位于長春市中心區域,地處傳統商圈,面積1.64平方公里,實有人口4萬余人,現有民警30人。今年以來,派出所秉持愛民初心,不斷深化“主防”理念,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扎實開展“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和社會面協同管控新機制等載體,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促發展”,不遺余力“推改革、固根基、補短板”,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曾先后榮獲“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全省政法系統楓橋經驗先進典型”等殊榮。
近年來,重慶路派出所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各項工作亮點紛呈。派出所精心設計打造崇智社區警務室,利用警務室獨立的單元空間,集24小時自助“落戶辦證”、接待群眾、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服務群眾、信息采集、視頻巡邏、普法宣傳、證件辦理、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等10余項功能于一身的“標桿”警務室。尤其是依托“矛盾糾紛調解室”,創建全市首個“視頻聯調”中心,即:在社區民警主持下,矛盾糾紛“雙發”提出訴求后,社區民警根據“矛盾糾紛”性質先期與相關部門進行“預約”,隨即現場視頻連線“法院”“司法”“仲裁”“人社”“婦聯”等相關部門聯動人員,以“三方”或“多方”視頻會談的形式開展調解工作,最終達到和解效果,有效提升矛盾糾紛化解效率。新型崇智社區警務室功能完備,設施齊全,徹底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將公安服務做到了群眾家門口。
重慶路派出所在光明社區警務室創新性推行“五聯”工作法(“五聯”即基礎信息聯采、社情民意聯收、矛盾糾紛聯調、安全隱患聯治、安全防范聯宣);北安社區警務室則推出了從小事做起、從小案辦起、從小糾紛調起、從小隱患查起、從小困難解決起的“五小”工作法;在新華社區警務室建立“一刻三步調解法”(“一刻”為社區“三長”成員及社區民警在15分鐘內趕赴現場,第一步為“三長”直接為居民解決相關問題;第二步由社區協商議事會和派出所協調解決;第三步由社區逐級上報行政主管部門幫助解決),為轄區居民解決了實際問題,取得了成效,得到了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新的征程波瀾壯闊
新的時代使命在肩
重慶路派出所一代代民輔警
不忘初心、執法為民、無私奉獻的金街衛士形象
深深烙印在了長春公安歷史的畫卷之中
用忠誠、愛民、奉獻、擔當
擦亮“楓橋”的金色招牌
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夯實基層社會治理根基
煥發重慶金街新魅力
打造警民共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