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5年來,浙江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奮力推進政治建設。尤其是近20多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在“八八戰略”指引下,堅持人民至上回應人民之盼,全面落實黨的建設總要求,健全黨建統領問題管控機制,打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系列組合拳,深入實施“紅色根脈強基工程”,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勤廉并重的新時代黨建高地建設取得重大成果;以全面深化改革塑造制度優勢,持續深化機關效能建設,先后部署實施“四張清單一張網”、“最多跑一次”、數字化改革、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等重大改革;以平安中國、法治中國示范區建設牽引社會治理效能提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后陳經驗”等基層民主實踐。
一步步的生動實踐,引領浙江找到了治理現代化的基本規律和發展方向,找到了符合時代要求、符合浙江實際的黨建統領省域治理總方略,找到了發揮制度優勢塑造發展勝勢的成功之道,以“浙江之窗”向世界展示“中國之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成為全國唯一“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國家試點
2022年1月30日,《浙江省加快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獲中央批復同意。這意味著浙江率先探索的行政執法領域改革更進一步,成為全國唯一的“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國家試點。浙江將健全完善全覆蓋的整體政府監管體系和全閉環的行政執法體系,加快構建全方位的監管執法協同體系,按照既定目標,打造權責統一、權威高效“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新格局,形成在全國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改革成果。
2022年3月2日《浙江日報》報道《“大綜合一體化”,探路行政執法改革》。
“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后,碰上問題,執法隊員都會管都能管。
出臺全國“放管服”改革領域首部綜合性地方法規
2018年11月30日,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全票審議通過《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規定》。這是全國“放管服”改革領域首部綜合性地方法規。
2017年4月5日,杭州市在市區范圍內全面實現不動產交易與登記“最多跑一次”。
當前,我省充分發揮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關鍵一招”作用,加快打造更多改革標志性成果。圖為群眾在景寧政務服務窗口辦事。
全國首個鎮改市
2019年9月25日,龍港市成立大會舉行。溫州龍港實現了撤鎮設市的歷史性跨越。從新中國成立時的5個小漁村,到改革開放初期崛起“中國農民第一城”,再到設立縣級市,龍港締造了城市化的傳奇、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傳奇、群眾幸福生活的傳奇。龍港要發揚創新創業精神,加快建設成為市場化建城引領區、基層治理改革創新實踐區、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努力打造新型城鎮化的全國樣板。
20世紀80年代的龍港。
如今的龍港。
率先建立公民旁聽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制度
2003年6月27日,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在全國率先通過關于公民旁聽常委會會議的決定。2003年8月18日,是公民旁聽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報名的第一天。這是群眾首次有機會旁聽浙江最高權力機關的會議。這次旁聽的機會是面向杭州市范圍的,共有15個名額。申請參加旁聽的公民中,有工人、農民、學生、律師、個體老板等,其中離退休干部和在校大學生較多,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年齡最大的82歲,最小的20歲。
2003年8月29日,15名公民在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旁聽席上。
2023年11月召開的浙江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來自湖州市南潯區和長興縣的18名公民,成為首批“云上”旁聽的公民代表。
成立全國首個村務監督委員會
2004年2月,武義縣后陳村成立了財務監督小組,6月18日又成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對村務民主管理監督機制進行探索。這是全國首個村務監督委員會。3名委員是在村兩委成員及其直系親屬以外的村民中,通過差額選舉產生的;村兩委制定的村務大事和有關財務收支情況,都必須接受他們的監督。
2004年6月18日,武義縣后陳村設立了全國第一個村務監督委員會。
2024年2月27日,后陳村村務監督委員會負責人向村民收集相關意見建議。
首創“民主懇談”
1999年6月,溫嶺市松門鎮以“民主懇談”的形式向老百姓公開政務,將農漁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農村城鎮化、科教興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政府要做的、群眾密切關注的問題,每期設定一個主題向群眾公開,征求群眾意見。民主懇談每隔2至3個月舉行一次,并將懇談的主題、時間和地點以通告的形式張貼在全鎮32個村居,歡迎群眾參與。黨政領導對群眾提出的問題逐個當場解答,能現場拍板的,就現場拍板;一時解決不了的,承諾時限交辦落實;一些因政策、法律法規原因難以解決的,耐心予以解釋宣傳。鎮里為此專門建立了懇談交辦、督查和反饋制度。
2002年9月18日下午,溫嶺市新河鎮城西村192名村民代表在村曬谷場舉行民主懇談會。圖為村民應德友在提合理化建議。
2024年3月5日,青年大學生探訪溫嶺市松門鎮,連線全國人大代表、溫嶺市石塘海上平安民間救助站站長郭文標。
開通全國首個省市縣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
2014年6月25日,全國首個省、市、縣一體化的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浙江政務服務網(www.zjzwfw.gov.cn)開通運行。浙江政務服務網是我省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標志性、導向性工作,是集行政審批、便民服務、政務公開、效能監察、互動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推進權力事項集中進駐、網上服務集中提供、數據資源集中共享,打造扁平化、一體化的網上政府,實現網上曬權、網上行權,深化網上辦事。
2014年6月25日,浙江政務服務網開通運行。
伴隨浙江政務服務網而生的“浙里辦”已成為浙江面向企業、群眾辦事服務的總平臺。
建立全國首個樓道黨支部
2002年7月18日,全國第一個樓道黨支部——杭州下城區王馬社區科普樓黨支部誕生。下城區委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社區黨建和樓道黨支部建設的文件,全面推廣社區黨組織為民服務工作法。樓道黨支部的黨員一般在15人以上,由一個或幾個相鄰的樓道黨員組成,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活動。
2002年7月18日,杭州市王馬社區樓道黨支部(科普樓)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樓道黨支部。
王馬社區樓道黨支部開展讀書會。
發布全國首張責任清單
繼2014年6月在全國率先曬出省級部門權力清單后,2014年10月31日,浙江43個省級部門的責任清單在浙江政務服務網上向社會公布,這是全國出爐的第一張責任清單。公布的省級部門責任清單包括:43個部門的543項主要職責,細化具體工作事項3941項,涉及部門職責邊界劃分的事項165項,編寫案例165個,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監管制度555個,公共服務事項405項。
2014年11月1日《浙江日報》報道《我省發布全國首張責任清單》。
浙江政務服務網權責事項清單頁面。
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行政復議局全覆蓋
我省在全國率先部署開展行政復議體制改革。2015年,我省在義烏試點成立全國首家行政復議局,2019年6月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府全覆蓋。2020年,“浙江模式”被中央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方案采納。我省在浙江政務服務網、“浙里辦”APP開通行政復議網上申請,實現全省申請行政復議“零次跑”。市縣行政復議局還依托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司法所、社會治理中心,設立行政復議基層聯系點和服務窗口。
2015年9月12日《浙江日報》報道《義烏成立全國首個行政復議局》。
衢州打造行政復議“法醫生”品牌。
建立全國首家省級人大主辦地方立法方面的網站
2002年12月,由省人大法制委員會主辦的“地方立法網”正式開通,成為全國第一家由省級人大主辦的地方立法方面的網站。2004年起,省人大常委會堅持每年登報并通過網絡公開向社會各界征集立法項目建議,將公眾提出的相對集中的熱點問題作為制定年度立法計劃的重要參考,在立法工作源頭上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的渠道,提高立法決策的科學性。
2004年10月14日《浙江日報》報道《浙江人大“開門”立法》。
2023年12月18日,溫嶺市溫嶠鎮人大主席團立法聯系點就《浙江省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條例(草案)》召開意見征詢會,聽取意見建議。溫嶺市人大常委會 供圖
全國首例“民告官”案
1988年8月25日,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全國首例農民起訴政府案件,這是全國首例民告官案。1985年,農民包鄭照經鎮城建辦批準,建造了三間三層樓房。1987年7月4日,縣里以包家的房子建在防洪堤上為由,將包家已竣工落成的樓房拆除。為此,包鄭照分別向縣人民法院和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縣政府,要求經濟賠償。
1988年8月26日《浙江日報》報道《全國首例農民告縣府案昨日在蒼南縣開庭審理》。
2020年12月23日,在衢州市柯城區人民法院,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鲁菂^人民法院 供圖
率先全面部署“大平安”建設
2004年1月29日,浙江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首次明確提出建設“平安浙江”的設想;5月,省委十一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作出關于建設“平安浙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決定。浙江成為全國最早提出并全面部署“大平安”建設戰略的省份。
2004年,杭州市西湖區北山街道通過多種形式,著力突出專群結合、人技防結合和“打防控疏”結合3種治安新模式,營造治安防范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氛圍,共織“平安網”。
2024年5月6日,首屆平安浙江文化周暨全省平安文化體驗活動在杭州武林廣場啟動。
首創“三治融合”
2013年,桐鄉率先探索以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為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激發基層社會治理的整體合力。德治促人向善、法治定分止爭、自治激發活力,三者相輔相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核心內容是強調公眾的參與,發揮公眾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會治理。桐鄉首創的“自治、法治、德治”,被寫入了黨的十九大報告。
2014年,桐鄉“道德評判團”評議不文明現象。
2018年5月,桐鄉市“三治融合館”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