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湖北省孝感市公安局孝南區分局介紹,該分局三汊派出所日前被湖北省委政法委命名為101個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創新典型。
近年來,孝感市公安局孝南區分局三汊派出所聚焦群眾最急最煩最怨的問題,積極化解群眾間矛盾糾紛,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整合各方資源,建立完善“細排查+巧化解+回頭看”矛盾糾紛閉環管理機制,把“講法理、講道理、講情理”貫穿到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全過程,切實解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堵點、盲點、難點”,把為民服務、為民解憂放在首位。
構建全鏈條摸排網絡
“劉警官,京珠高速改擴建施工車輛壓壞了我們村出錢修的路。”今年8月,三汊派出所駐村輔警劉招展到轄區福基寨灣入戶走訪,村民老鄭拉著他的手激動地說道。
得知情況后,劉招展立即將信息上報到派出所分管民警。民警詳細調查,發現確有此事。當天下午,民警將村里負責人、施工方拉到辦公室,三方共處一室,共同協商,約定工程完工后,施工方將被損毀的道路復原。
就這樣,在派出所民警的組織協調下,這件讓村民覺得窩火的事情,不到半天就得到圓滿解決。
三汊派出所始終堅持源頭治理,對轄區進行全方位排查,有針對性地研判,持續推進“警務區+網格”服務管理模式,構建“鄉鎮—村灣—網格—樓棟”的全鏈條摸排網絡。
三汊鎮目前已配齊“一村一輔”,推選灣長(街長、小區長),中心戶長(樓棟單元長)。村治保主任與輔警共同負責信息收報、矛盾調處、治安聯防。
按照規定,駐村輔警每周不少于2天入戶走訪,灣(街)長、小區長、中心戶長各司其職,信息排查員、矛盾調解員、聯防聯勤員積極作為,成為最小單元格,實現全時段摸排,日報告動態。
三汊派出所借助信息化、大數據資源,使矛盾糾紛逐步實現“小事格內化解、要事全網聯動”,推動社會治理從“事后救火”向“超前防火”轉變。同時,依托全鏈條摸排網絡,開展常態化預防預警,充分發揮“一村一輔”和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嚴格落實“入戶全覆蓋”,結合日常巡查,常態化開展入戶走訪,廣納民情民意,傾聽群眾訴求,準確把握各類矛盾糾紛動態,將矛盾糾紛防于源頭、止于未發。今年以來,孝南區三汊鎮全鎮共摸排發現各類矛盾糾紛200余起。
搭建四位一體聯調平臺
兩年前,小王和妻子小楊因婚戀財產產生糾紛,雙方矛盾始終無法化解。聽說三汊派出所化解矛盾有一招,小王找到三汊派出所,希望民警幫忙調解。
接到求助后,民警立即對事情展開調查,查明兩人之間的矛盾點,找準“痛點”。隨后,民警聯系駐鎮律師和夫妻兩人都信服的親友,幾方坐在一起和談。律師負責普法教育,受邀而來的親友團作為中間人,不僅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還能積極協調矛盾雙方的糾紛。
“要不是你們調解,這件事不曉得什么時候能解決。”12月7日,回憶起這起糾紛處理全過程,王全感激地說道。
近年來,三汊派出所整合黨政機關、社會團體、鄉村賢達等各種資源,完善矛盾聯調、治安聯防、大事聯動、難題聯治、平安聯創、事務聯抓的機制,做到全方位聯動。
三汊派出所在全面摸排矛盾糾紛建立臺賬的基礎上,根據矛盾糾紛的類型,依照“合理配置資源、發揮多方力量、提高化解效率”的原則,將矛盾糾紛劃分為兩個等級,成立由多部門和群眾組成的聯排聯調工作小組,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特色調解”四位一體的多元化社會矛盾糾紛大聯調機制,實現普通矛盾糾紛快速調處和復雜矛盾糾紛融合調處。
建立常態化回訪制度
今年6月,孝南區三汊鎮幸福村兩張姓村民因宅基地糾紛報警。
經過調查,三汊派出所民警發現,兩戶人之間曾多次因宅基地發生口角,這一次矛盾上升,驚動了警方。
小矛盾不處理好,可能會演變成大矛盾,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三汊派出所深諳此道,決定徹底解決兩家的矛盾,讓兩家人化干戈為玉帛。
入村走訪時,民警從村委了解到,多年前,其中一戶張姓人家建了新房,門口修建了幾級臺階,鄰居認為張家占了自己的地,影響出行。民警現場調解,將凸出來的臺階邊緣磨平,雙方現場達成和解。事后,民警對此事進行了回訪,發現其中一家覺得自家風水受損,心中仍有些不滿。
針對這種情況,民警一邊耐心向當事人講六尺巷的故事,宣講科學知識,委托村賢做雙方工作,同時為經濟困難方爭取政策幫扶,解決實際困難。最終,雙方各自退讓一步,解開了心結,兩鄰居因此和睦相處。
三汊派出所探索建立“一事一訪、季度盤點、年度清倉”跟蹤回訪制度,收集當事人對調解是否公正、協議是否履行等方面的意見,對調解協議未履行的,了解實際原因,督促盡快履行,不斷調整優化矛盾糾紛調解的方式方法。
今年以來,三汊派出所依托全鏈條摸排網絡、四位一體聯調平臺、常態化回訪制度,處置了一大批涉及轄區矛盾糾紛和突發應急案事件,解決了基層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信息匯集難、部門聯動慢、應急處置軟等突出問題,形成“匯研交辦處”的工作閉環,全面提高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