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院秉承“人為本、和為貴、家本位”的審判理念及“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嚴厲打擊侵害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違法犯罪,守護婦女兒童平安幸福,全方位撐起“半邊天”,當好“護苗人”。
2023年以來,湖南法院共審結涉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刑事、民事、行政案件125190件,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人格權侵害禁令298份。2023年,湖南法院有4個集體、6名個人獲得全國婦女兒童維權先進集體和個人稱號。
以司法溫度,加強涉訴困難婦女兒童救助
“感謝法院的救助,現在兩個小孩的情況好多了,讓我們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日前,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國家賠償委員會干警撥通回訪電話,電話那頭傳來被救助人小夕、小文(均為化名)的母親唐女士真摯誠懇的感謝。
小夕、小文系一起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姐弟倆身負重傷。受到暴力侵害時,姐弟倆分別只有12歲和4歲。高額的醫療費,使這個家庭陷入困境。2022年12月,在收到姐弟倆的救助申請后,湖南高院賠委會及時對案件進行審查,依法啟動司法救助程序,發放司法救助金9萬元,解決了姐弟倆的燃眉之急。
小夕、小文的不幸遭遇牽動著湖南高院賠委會干警的心。2023年“六一”兒童節前夕,湖南高院干警專程趕赴永州祁陽,對小夕、小文進行回訪慰問,并開展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工作。
看到法院干警的到來,小文有些不安,眼神閃躲,不停掉眼淚。唐女士表示,受到暴力侵害后,小文受傷嚴重,至今仍留有陰影,眼神經嚴重受損,眼皮無法閉合,連睡覺都要睜著眼睛。
后續高額治療費怎么解決?如何幫助這對可憐的孩子?湖南高院、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祁陽市人民法院三級法院聯動,和當地民政、教育等部門一起召開了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工作座談會,協商解決了小夕、小文家庭低保、助學減免、后續醫療費用報銷等實際困難。湖南高院賠委會通過與湖南省馨心公益助學促進中心的合作助學計劃為姐弟倆申請到每年1000余元的助學金。
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辦公室作出司法救助決定書,決定給予姐弟倆司法救助,有效解決了這個家庭的實際困難。
“四級法院聯動,有效推動了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慈善救助的銜接,極大改善了姐弟倆的學習、生活環境,法官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傳遞了司法溫度。”湖南省人大代表謝馥莉說。
“司法救助工作是一項‘民心工程’,一頭牽著百姓疾苦,一頭系著司法關愛。”湖南高院賠委會主任王莉介紹,湖南高院堅持能動履職,加大對婦女兒童權益的保護,積極探索“司法救助+社會救助”新模式,力爭對涉訴困難婦女兒童的救助從“單一”向“多元”轉變,實現多元化長效幫扶。
湖南高院與省婦聯聯合制定《關于對國家賠償和司法救助案件中婦女兒童申請人聯合開展心理撫慰工作的意見》,并成立涉國家賠償與司法救助案件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心理工作站。
湖南各地法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動當地共青團、芒果TV發起“青葵守護行動”,通過“資金救助+立體幫扶”的模式,共同關愛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和被害人的未成年子女等。瀏陽市人民法院與市婦聯、慈善會聯合設立涉訴困難婦女兒童救助基金。
2023年以來,湖南法院共辦理婦女兒童司法救助案件621件,救助742人,發放救助金1757.4萬元。
以司法之名,為家庭和美撐起法治晴天
“我們夫妻倆為村里鄰居做了一筆10萬元的貸款擔保,現在貸款人入獄,我們不僅要償還10萬元貸款,也被限制高消費,沒辦法出去工作,又要還債,老婆鬧著要離婚。”張先生無奈地說。
2023年10月16日,南縣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收到張先生和牙女士的離婚申請后,委派給該縣婚姻家庭調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婚調中心)進行調解。
南縣婚調中心主任、資深調解員岳超邀請南縣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石藝一道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
在認真傾聽雙方心聲,了解糾紛發生全過程后,綜合考慮雙方矛盾有可能通過溝通協商調和,法官、調解員從法理、情理出發,從夫妻感情和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為切入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釋法析理。
“你們雙方感情并未破裂,女方提離婚是因為債務壓力,并不是感情問題,知道問題在哪更應該積極去解決問題。”岳超循循善誘,給雙方做思想工作。
“我們應該怎么去解決限高的問題?我們不是不想還債,只是沒有收入,我們也沒辦法。”
經過石藝的溝通和協調,銀行表示如果雙方當事人承諾還款并辦理相關手續,可以解除限高。目前,銀行正在向法院申請解除女方限高。
“謝謝法院!重燃了我對生活的信心。我會努力外出務工賺錢還債,好好過日子。”在法官、調解員的共同努力下,張先生和牙女士高興地手挽手走出了縣民政局。
這個案例是南縣人民法院成功運用“法院+婦聯+婚調中心”的“3+N”訴前調解模式的一個縮影。
為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提高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專業化、社會化水平,促進社會和諧,2023年6月,南縣法院在南縣婚調中心掛牌設立“訴前婚調法官工作室”,辦理涉訴婚姻家庭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并派遣法官入駐南縣婚調中心指導協助開展糾紛調解、心理咨詢、情感疏導、勸解促和、法律咨詢與援助等工作。
今年1月至4月,南縣法院與南縣婚調中心訴調對接婚姻家庭矛盾糾紛200起,其中法院推送到婚調中心120起,法院參與婚調中心調解案件80起,化解糾紛130件,調解成功率達65%。“通過專業調解,降低了訴訟成本,提高了婚姻家庭糾紛解決效率,避免了矛盾進一步升級。”南縣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蔡佳偉表示。
家事審判是一門專業性強、跨學科領域的工作,為此,湖南法院選優配強家事審判隊伍,選拔熟悉熱愛家事審判業務、有一定社會閱歷、掌握相應社會心理學知識的法官擔任家事法官,搭建專業審判團隊。同時,積極引入社會專業力量,通過聯動有關單位、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家事調查員+家事調解員+心理疏導員”的“三員”隊伍,構建“家事法官+法官助理+社會輔助人員”的多層次家事審判隊伍結構,提升家事審判專業化水平,助推家事糾紛源頭疏導化解。
2023年以來,湖南法院審結家事案件120852件,其中調撤73152件,調撤率達60.53%。
以司法合力,織密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網
攥指成拳,合力致遠。
保護婦女兒童權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特別是家事案件數量大、涉及面廣,想要妥善解決婚姻家庭糾紛,僅靠法院一家“單打獨斗”是不夠的,需要多方參與部門聯動合力化解。
為加強家事審判規范化建設,湖南高院深化“治愈式”家事審判改革,發布《關于開展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與省婦聯、省綜治辦、省公安廳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完善婚姻家庭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意見》,完善了家事糾紛化解部門聯動機制,婦女兒童權益保護之網不斷織密。
長沙市芙蓉區人民法院在湖南省率先啟動社會觀護機制,引入涵蓋基層婦聯主席、律師、婚調委專職調解員、心理咨詢師等40余名社會專業力量參與觀護機制,實現多主體參與、多資源利用、多手段化解家事糾紛合力,構建家事審判社會化格局。
為大力開展“利劍護蕾·雷霆行動”,全省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突出從嚴懲治、綜合施治,湖南高院與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聯合出臺《預防和打擊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協作配合工作機制》,推動有效形成打擊整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合力,促進全省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長沙岳麓區、天心區等人民法院與區公安局協同聯動,建立人身安全保護令申領“綠色通道”,構建人身安全保護令發布與執行一體化機制,確保人身安全保護令的落地執行。
洪江市人民法院與市婦聯、共青團等部門協作聯合打造“芙蓉花開”維權平臺,與“12355”青少年服務平臺、“12338”婦女兒童維權平臺聯通,形成“平臺聯建、機制聯動、力量聯合、權益聯護”的工作機制。
“湖南法院將繼續以司法之力守護萬家燈火,促進婦女兒童權益更有保障、人生更加出彩、生活更加幸福。”湖南高院副院長曾東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