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警官,我的案件辦得怎么樣了?”“你反映的情況我們正在核實是否構成詐騙……”9月9日,一名學生家長向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官方微信里的民警詢問案件辦理情況。
原來,這名學生家長通過別人介紹認識了一名自稱能辦理非戶籍學生入學手續的男子,給了對方4萬多元卻沒能解決小孩入學問題,遂報警希望警方幫他追回錢款。這名家長來到派出所報案時用手機掃碼添加了派出所的官方微信為好友,并多次通過微信詢問該案進展情況。
這是城北派出所建立微信警務,通過官方微信與群眾暢通溝通渠道的一個縮影。
今年1月,新上任的城北派出所所長陳粵發現,該所有不少群眾投訴,且情況屬實。經調查發現,原因是該所位于貴港市主城區,人口多、案件多,加上民警調動、案件交接不及時,群眾到派出所或打電話詢問案件辦理情況時,不是不能及時回復就是要群眾“回去等回復”,所以造成群眾對派出所工作不是很滿意的局面。
群眾滿意不滿意是衡量公安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暢通警民溝通渠道,修復警民關系,是破解這一局面的最優解。于是,陳粵重啟該所官方微信,建立微信警務,利用微信打通警民溝通“最后一公里”。
在城北派出所辦事大廳,記者發現,只要有群眾來報案或來訪辦事,接待民警辦理完相關事宜后都會向群眾發放一張名片大小的警民聯系卡,上面除了印有一些反詐等宣傳內容外,還有派出所的官方微信二維碼,群眾添加好友后,可以隨時隨地與派出所民警聯系。
“報案人報完案并添加我們所的官方微信后,我們會根據案件情況轉給相應的民警,并安排其與報案人對接。”值班民警告訴記者,“報案人可以通過派出所官方微信或民警個人微信詢問案情辦理進展,上傳補充的證據材料或提供線索等。”
目前,城北派出所官方微信已添加2000多名群眾為好友,他們在群里除了詢問自己案件的辦理情況,上傳補充的證據材料,也會提供治安等方面的線索。
一個有2000多名好友的官方微信,該如何管理?值班輔警吳兆額拿出一部手機對記者說:“這部手機平時放在業務大廳,由值班的民警輔警看管,并在微信上及時回復群眾提出的問題。如果我們外出參加群眾性的普法活動,也會在現場用這部手機讓群眾掃碼添加好友,以便后續群眾咨詢求助等。”
“我們經常通過官方微信群發防詐安全提示,提高群眾識詐防詐的能力,取得較好的成效,今年4月,轄區發生17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8月才發生4起,9月以來零發案。”陳粵說。
“警官們,我小孩今天回家了!”9月6日,一位父親發現自己小孩離家出走后報警求助,并在微信上提供了小孩的相關信息。民警接報后立即開展尋人工作。第二天,他的小孩想通后自己回了家,這位父親便在微信里向民警告知了這一好消息。
除了求助,群眾還會在微信上向民警提供破案線索。近日,一小區某住戶家被入室盜竊數萬元,其鄰居家門口的攝像頭拍攝到可疑人員。隨后,鄰居將監控視頻發到小區微信群里,被盜的住戶看到后將視頻通過微信轉至城北派出所的官方微信。該所通過比對發現與嫌疑人作案時間、地點等吻合,迅速破案并將行竊者抓獲。
自從推出微信警務后,城北派出所的群眾投訴率明顯減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節節攀高,達到98%以上,創歷史最高紀錄。
港北區委政法委副書記王冶明表示,城北派出所積極探索社會治理的好方法,通過建立微信警務,增強與群眾的溝通和對話,進一步改善警民關系,為轄區平安穩定打下良好基礎。
(廣西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