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地處梧州乃至廣西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在推進公安工作現代化上必須勇爭先、善作為。”岑溪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培川表示,岑溪政法機關認真學習貫徹全國公安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夯實基層“平安底座”,著力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推動落實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為基層治理增添動力,有效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以來,岑溪市創新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渠道,實施“三二一一”聯調聯處機制,做深做實源頭治理,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地化本土化,為基層治理增添動力。岑溪市委政法委統籌協調組建“三二一一”聯調聯處中心,匯聚“人、地、物、事、網、組織”等要素。市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市委社工部、信訪局、婦聯等27個單位選派優秀調解員,聯合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團隊,銀行業、保險業等多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人員入駐中心,采取“常駐式”“預約式”派駐方式開展日常調處工作。
“‘三二一一’聯調聯處機制既分級別調解,又聯動調處,將調處流程分為村級三次調解、鎮級二次調解、縣(區、市)級一次綜合調解、梧州市級一次專項調解,各級聯調聯處機構對群眾訴求進行分析研判,加強關注統籌,暢通化解渠道,實現矛盾化解與訴訟服務的無縫銜接,確保糾紛得到實質性化解,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不安全、不穩定因素。”李培川介紹。中心運行以來,緊扣職能定位,強化科技賦能,優化工作流程,緊盯重要風險點和新情況新問題,發揮中心作用,實現數據共享,切實做到提前預警、及時閉環處置,著力防風險、堵漏洞、除隱患,為高質量發展和群眾安居樂業保駕護航。
踐行“楓橋經驗”本土化,議事協商“紓”民憂。該中心組織首席法律咨詢專家介入把脈、會診,開出調解“良方”,成功調解處置岑溪市某超市涉案3000多萬元案件。該中心啟用以來,接待來訪群眾250余人次,受理各類糾紛1081件,已成功調解776起家事、金融、房地產、勞務等糾紛,大大提升矛盾糾紛化解效率,減少訴累。
如何把基層力量綜合協調起來,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全面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是當前社會治理的一個重大課題。李培川介紹,今年以來,岑溪市積極探索“一辦兩所”聯動機制,進一步發揮平安法治、司法行政等部門和派出所的職能作用,按照依法公正、調解自愿、高效便民的工作職責,依托“五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和“黨建+網格+大數據”治理模式,將“一辦兩所”聯動機制融入全市1769個網格中,推進解紛力量下沉,聚力解決基層矛盾化解聯動“難點”,構建調解有機銜接、暢通高效的工作體系,合力化解矛盾糾紛。
岑溪市聯動合力“解”民憂,繪就基層治理新風景。該市“一辦兩所”聯動機制圍繞普法責任落實“聯推”、主題法治教育“聯宣”,法治文化陣地“聯建”,矛盾糾紛“聯調”,實現各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成功調解處置岑溪市某景區基礎設施改造項目、人身損害申請“行政復議+人民調解”等案事件。自建立“一辦兩所”聯動機制以來,全市各級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矛盾糾紛案件成功率達99%以上。
“我們要著力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地化本土化,聚力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與幸福感。”李培川表示。
(廣西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