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備受關注的渝昆高鐵川渝段開通投運。國慶大假期間,作為四川首個“路地融合”警務管控模式的瀘州高鐵站,客流量在原有基礎上成倍增加,高鐵站的反恐防暴和社會治安問題,備受社會關注。為此,9月30日,瀘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向全市市民發出溫馨提示:為確保渝昆、綿瀘高鐵及旅客安全,瀘州市鐵護辦聯合鐵路警方提醒廣大乘客,凡實施危害鐵路運營安全和站車秩序行為的,將對單位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國慶期間,瀘州高鐵站在瀘州市龍馬潭區公安分局高鐵樞紐站派出所和成都鐵路公安局西昌公安處瀘州車站派出所的通力合作下,以“零事故”的平安佳績,再次為“路地融合”警務管控“瀘州模式”交出圓滿答卷,為平安四川添磚加瓦。
破“滴水為界”壁壘創“路地融合”模式
2021年6月,瀘州結束不通高鐵的歷史。僅綿瀘高鐵的開通,瀘州高鐵站平均日客流量1.5萬余人次,節假日高峰單日客流量達3萬余人次,瀘州高鐵站的社會治安問題,成為各界關注的一大熱點。
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全國通用。高鐵站內的警務管控,一直推行的是“滴水為界”模式。即車站內的一切警務管控,只能由鐵路警方負責。地方警務力量,以站外“滴水為界”,不得進入站內執勤和執法。為根治“滴水為界”警務管控模式的弊端,整合警務資源,形成靈敏高效、力量集成的應急處置體系,打造全省鐵路公安與地方公安警務協作的“瀘州樣本”,2022年10月,瀘州市公安局與成都鐵路公安局達成共識,瀘州高鐵站在全省率先試點推行“路地融合”警務管控模式。從此,瀘州高鐵站內站外各感知源,全面納入瀘州天網和雪亮工程,并創新推出“三個融合、三個一體化、三個統一”的深度融合工作模式。
“路地融合警務管控模式實行兩年來,瀘州高鐵站實現持械傷人事件零發生、公共安全事故零發生、重大敏感事故零發生、危險隱患零入網、隊伍管理零違紀的佳績。”成都鐵路公安局西昌公安處瀘州車站派出所教導員李平表示:“這種警務合作的模式,值得向全省其他地方推廣。”
三個融合:路地民警同吃同住
瀘州高鐵站側面一幢小樓,便是瀘州市龍馬潭區公安分局高鐵樞紐站派出所和成都鐵路公安局西昌公安處瀘州車站派出所的共同辦公場所,鐵路和地方民輔警共計40人在此整編組隊,同吃同住,實行每日點調、每周點評,共同負責瀘州站區及鄰近周邊治安、交通管理和龍馬潭行政區內兩條高鐵沿線治安巡防等保衛工作,實現從“各自為陣”轉向“體系作戰”;資源融合共享方面,據瀘州市龍馬潭區公安分局高鐵樞紐站派出所所長雷宇介紹:“由瀘州市和龍馬潭區政府投資2162萬元,在候車大廳、站臺及車站廣場周邊,建設前端感知源158臺、跨境追蹤平臺及人臉算力240路,全面實現了數據資源共享。”雷宇表示,機制融合方面,建立指揮調度運行、突發警情快速反應、鐵路沿線處警等7個聯動工作機制,路地雙方形成信息互通、問題共商、力量互補的管理新格局。
三個一體化:陣地管控嚴絲合縫
指揮調度一體布局,將綜合指揮室納入省市區視頻調度平臺,縱向減少指揮層級,模向暢通指揮關系,破除以往高鐵與地方因管轄問題推諉扯皮、反復確認的弊端。為確保警令高效暢通、快速落地,路地雙方賦予綜合指揮室警力指揮調度權、情報信息共享權、警情處置監督權、數據資源調度權。同時,依托公安大數據實行統一指揮,實現公安、交警、運管、綜合執法等部門駐點力量“一個歸口”指揮調度。應急處突一體聯動方面,整合路地雙方警力、特巡警、交警、武警等力量,在站區建立3個反恐防暴聯勤快反點,根據列車班次到達時間,在落客平臺、候車大廳、出站口等區域進行分組交叉武裝巡邏。安保維穩一體響應方面,在春運、節假日等客運高峰節點,路地雙方聚焦涉鐵重大安全隱患,共同開展反恐防暴、風險防控、重點人員攔截勸返等工作。
三個統一:凝聚共治共享合力
統一要素管理,對站區及周邊人員密集場所、停車場、施工工地等區域的治安管理統一負責,采取組隊巡邏、視頻巡查等方式消除安全隱患。聯合開展護路巡線,對涉鐵路沿線的鄉鎮、村社全覆蓋開展排查,常態化推進法治宣傳、禁毒反詐宣傳。統一執法辦案方面,充分發揮地方公安執法保障優勢和鐵路公安涉鐵執法專業優勢,統一執法理念、規范執法流程。統一隊伍建設方面,將鐵路公安警力納入瀘州公安民警教育培訓體系,共享優質師資、器材、射擊訓練場地等資源。同時,以黨建凝聚合力,建立聯合黨支部,有效增強民警職業榮譽感和工作歸屬感。
(楊元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