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花樣不斷翻新,一些披著“華麗外衣”的詐騙手段,嚴重危害群眾財產安全。為最大限度減少群眾損失,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公安局牢固樹立“接警即止損止付”意識,緊抓發案后挽損的“黃金30分鐘”開展止付工作,不斷建立完善快速止付、凍結、資金返還等工作機制,與詐騙分子“搶人”“搶時間”“搶錢”,做到快速反應、緊急處置,及時挽回群眾的損失。近日,樂都區公安局民警成功緊急勸阻止損165萬元,守住了人民群眾的“錢袋子”。
“真的太感謝民警的幫助了,如果不是你們及時趕到,后果不堪設想……”王某某心有余悸地說。
8月31日,樂都區公安局刑警大隊接到國家反詐大數據平臺推送預警勸阻線索,轄區居民王某某正向可疑賬號轉賬,懷疑其正被詐騙。接到線索后,刑警大隊民警一邊打電話提醒王某某有關情況,一邊對其名下銀行卡進行保護止付,對涉詐賬戶進行緊急止付,同時通知轄區派出所火速趕往王某某家中當面核實。
經了解,8月18日,王某某表弟趙某通過某平臺認識一名自稱“李艷”的“女子”,經過數日頻繁聊天,雙方建立親密關系。嫌疑人自稱是某證券交易所內部人員,可指導被害人投資,讓趙某用其提供的賬號在虛假投資平臺“倫敦金屬交易所”操作,趙某發現有高額回報,且能小額提現。
在嫌疑人誘導下,趙某找到表哥王某某,勸說其參與黃金期貨投資,王某某先后分5筆向涉詐平臺轉款90萬元,涉詐平臺中顯示王某某轉入資金已收益15萬余元。客服繼續鼓吹“穩賺不賠”“高額回報”,誘導王某某加大資金投入,承諾王某某再投資110萬元,可以收益30萬元,王某某對此深信不疑,向親朋好友借款后準備轉入客服提供的銀行賬戶,民警及時趕到進行勸阻,當場揭露了騙局,王某某才如夢初醒。同時,經反詐民警緊急止付為王某某成功挽損55萬元。
今年以來,樂都公安持續開展反詐預警勸阻專項行動,截至目前,預警勸阻潛在易受騙群眾800余人,勸阻正在被詐騙群眾79人,勸阻止損金額達470余萬元。
樂都公安民警分析了投資理財詐騙“套路”:
第一步,引流。詐騙分子通過網絡社交工具、短信、網頁等多種渠道發布推廣股票、外匯、期貨、虛擬貨幣等投資理財的信息,或者通過在公眾號、微博、抖音、快手、知乎等網絡平臺上投放廣告,宣稱有內部消息和投資門路從而網羅目標,尋找受害人群體并建立聯系。
第二步,洗腦。在建立聯系后,通過聊天交流投資經驗、拉人進入“投資理財”群聊、聽取“投資專家”“理財導師”直播授課等多種方式,以能夠獲取內幕消息、獲得豐厚回報等謊言取得初步信任。
第三步,誘導。在騙取信任后,逐步誘導受害人登錄其提供的虛假網站、掃描二維碼下載手機App,指導受害人進行投資理財操作并讓其初步小額投資試水,獲得低額返利,繼而取得進一步信任,為誘導受害人繼續加大投資做好鋪墊。
第四步,收割。繼續以高額回報誘導受害人加大資金投入。當虛假投資理財賬戶顯示有大額收益,受害人想要提現時,對方就會以“登錄異常”“服務器異常”“銀行賬戶凍結”等理由,要求繳納“解凍費”“保證金”才能完成提現,若不如數繳納,投資理財賬戶內的資金就會全部損失。當受害人察覺被騙后就會發現已經被對方拉黑,投資理財網站、App也無法登錄。
警方提醒,網上交友要提高警惕,不要輕信他人,不要盲目加入投資理財群,不要輕信所謂的“專家”“大師”“大V”“大咖”的花言巧語而沖動跟隨投資。詐騙分子塑造的投資項目無一例外都是超高年化收益,而且穩賺不賠。任何承諾“內幕消息”“高額回報”“穩賺不賠”的炒股、炒期貨、炒黃金等網絡投資理財都是詐騙。投資理財要去正規平臺,切記不要向陌生人提供個人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不掃描陌生人發來的“二維碼”,更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