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區矯正對象冶某心情激動地走出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司法局群科司法所,歷經九年,冶某終于在這一天順利解矯。
“我解矯之后你們還會來看我嗎?這么多年,你們都定期來看我,給了我太多幫助,我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什么來感謝你們。”回想起這么多年的社區矯正生活,冶某對司法所工作人員充滿感激之情。
送別冶某后,群科司法所所長張曉東翻開厚厚的監管教育記錄,3319天的日常監管里面傾注了群科司法所工作人員的無盡心血……
2015年7月,冶某回到戶籍地化隆縣群科鎮暫予監外執行,接受社區矯正。入矯初期,冶某對社區矯正存在抵觸情緒,配合度不高,且疾病纏身,生活也存在困難。
群科司法所工作人員聯合當地社區不定期到居委會、鄰居家中走訪調查,并向冶某家屬了解情況,加強與冶某面對面溝通,做好情緒疏導。為了拉近距離,工作人員常常和冶某從天南聊到海北,一步一步讓冶某放下戒備。通過前期對冶某病情、性格、生活狀況及家庭關系的摸底,群科司法所工作人員為他“量身定制”個性化社區矯正方案,采取與其相適應的人性化幫教措施,并加大幫扶力度。
九年間,群科司法所工作人員對冶某開展個別談話、心理輔導200余次,到家中實地走訪110余次;群科鎮政府和群科司法所協同配合,對冶某累計申請困難救助金2萬余元,享受低保近七年。
接受社區矯正的九年時間里,冶某沒有受到過任何監管處罰,在經過一系列的救助幫扶、關心關愛等活動后,他的性格也逐漸變得開朗樂觀。群科司法所工作人員用實際行動彰顯了社區矯正有力度,監督管理有溫度。
“感謝你們這些年來像親人一樣的陪伴、照顧和幫教,我最怕在我有生之年服不完刑期,但此刻我輕松了很多,往后的日子我將遵紀守法,享受天倫之樂?!币蹦辰o張曉東打來電話說。
歷經三任司法所所長的更替,群科司法所的監管方案也在不斷調整,但不變的是司法所工作人員對冶某的嚴格監管和精準幫教,而這只是群科司法所社區矯正工作的一個縮影。
社區矯正是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發展起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刑事執行制度,是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實現懲罰與教育的刑罰目的、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生動法治實踐。自2003年開始試點以來,社區矯正由點到面、由小到大,現已在全國全面推進,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節約國家的刑罰執行成本,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促進司法文明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曉東告訴記者,一直以來,群科司法所聯合鎮綜治中心堅持“以人為本”,通過面對面親情交談、慰問走訪、心理矯正等多種方式與社區矯正對象溝通交流,建立感情,加強對每一名社區矯正對象人性化關心和愛護的同時使其順利融入社會。
在完成九年社區矯正“接力賽”后,張曉東感慨良多:“看著自己曾經管教的社區矯正對象重新開啟精彩的人生,心里滿滿的成就感。社會在發展,他們也因此改變,而不變的是我們社區矯正工作者一如既往的堅持。社區矯正工作的意義,就在于可以幫助每一名社區矯正對象順利回歸融入社會。作為社區矯正工作者,我們應當有如履薄冰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切實增強依法履職的自覺性和責任心,只有這樣,才能以初心和堅守,舉起社區矯正對象的明天和希望。”
回顧冶某九年的矯正歷程,司法所工作人員眼前總是會浮現出那個拄著拐杖,每到例行走訪日子,就到村口等待工作人員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