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北京聯合召開了全國調解工作會議,對299個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和999名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進行了表彰。10月10日,司法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河南省溫縣祥云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吳靜靜、北京市石景山區古城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李淑玲、四川省峨邊彝族自治縣黑竹溝鎮依烏村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耍惹阿覺、上海市徐匯區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史良燕作為模范人民調解員代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農民日報、法治日報、鳳凰衛視等十余家媒體記者深入交流。
四位基層一線的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代表圍繞人民調解員的職責使命、調解工作的經驗方法、調解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及如何化解等話題,與記者交流互動,以動情質樸的話語,講述鮮活生動的調解故事,讓大家近距離感受到了人民調解員這一活躍在基層一線的法律服務工作者獨特的風采。
河南省溫縣祥云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和祥云鎮司法所所長吳靜靜同時還是一名公職律師。多年來,她秉持“以真心待群眾、以公心斷是非、以恒心解難題”的調解理念,運用專業的法律知識,為當地政府提供決策建議,為群眾化解矛盾糾紛。她還通過以案帶教,輪訓宣講等形式對所在村鎮的調解員進行培訓,傳授調解經驗和方法,逐漸形成了村鎮聯動的調解團隊。她表示:“調解員的工作雖然瑣碎,但每件事情都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讓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滿意的答復和解決是我始終堅持的目標。”
今年64歲的李淑玲聊起調解工作便停不下來。多年前,從企業退休的她,抱著“為黨和百姓分憂解難的信念”應聘到了北京市石景山區司法局,成為了石景山區古城街道的一名調解員。后來,又被派駐到派出所,專門做警調對接工作,迄今十余年。“派出所的工作量非常大,接到的警情是方方面面的,所以我調解的種類也很多,包括人身傷害、鄰里糾紛、工資拖欠、家庭糾紛、死亡賠償等等。”李淑玲表示,警調對接有其特殊性,如果能夠通過調解,讓案件不再升級,對于雙方當事人將是一種利好。她感慨道:“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的榮譽不僅屬于我個人,更是屬于所有的調解員。作為一名老黨員,我將繼續擔任居民間的‘和事佬’,定分止爭,為大家‘拔刺’,同時做好普法宣傳!”
來自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黑竹溝鎮依烏村的耍惹阿覺,是一名彝區“德古”人民調解員。在長達28年的調解工作期間,耍惹阿覺將彝族傳統“德古”調解融入人民調解體系,探索形成國家法律和彝族習俗相融合的“阿覺調解法”,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金嘴哥”。2019年8月,黑竹溝鎮一村民駕駛摩托車與一輛小貨車相撞,當事人一方是漢族,一方是彝族,雙方因賠償問題發生糾紛,多次協商未果。“得知此案件消息后,我主動介入調解,用漢語給貨車司機普法釋理,又結合法理和彝族習俗,用彝語和村民協商溝通,雙方終于達成調解協議。”耍惹阿覺現場說。因為對人民調解相關的法律法規熟練掌握,同時尊重民族文化傳統和民族習俗,耍惹阿覺數十年如一日奔走在調處糾紛、普法宣講的路上,得到了彝漢人民群眾的信賴和認可。
2013年,從父親手中接過調解接力棒之后,史良燕成為了上海市徐匯區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一名調解員。由于經手了眾多的婚姻家庭類矛盾糾紛,史良燕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調解方法,對婚姻關系也多了一層深入的認識,幫助很多家庭“破鏡重圓”。“家庭作為社會的基礎細胞,家庭和諧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婚姻家庭矛盾看似發生在家庭內部,但往往折射出很多問題。針對這類矛盾的調解,需要調解員既懂法理,又能講清楚情理,還要具備一定領域的專業知識,比如心理學等等。”史良燕說,“在處理多起離婚案件后,我找出些規律。調解能否順利往下進行,首先要求調解員能夠做到共情,得到當事人的信任,這是關鍵一步。當然,我們也有自己的‘殺手锏’,那就是充分發揮團隊的女性優勢,以柔克剛,以優雅的姿態和專業理性的認知,讓矛盾的雙方化干戈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