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什么,是百姓最質樸的期待,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更是政法隊伍的堅守和默默的付出。近年來,吉林省白城市委政法委統籌各政法單位和平安建設相關單位,以黨建為引領,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多元解紛機制,推行融合共治,強化訴源治理,深化訴調對接,全力推動社會治理取得新成效。
黨建引領奏響“尚和”樂章
織密組織體系,推動黨員下沉,真情服務群眾……在白城市委政法委的帶動下,黨組織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領頭雁”,切實把政治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優勢。
從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到社區(村)黨支部,再到村民黨小組及網格黨組織,處處有人管、層層不踏空,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把群眾“急難愁盼”的事情一件件辦好。
“小區樓下有兩戶人家大吵大鬧,矛盾隨時有升級的可能?!蔽⑿湃豪飩鱽磉@樣的消息后,社區民警迅速聯系社區黨員趕到現場,第一時間疏導雙方情緒,通過講法律、嘮家常,促使雙方握手言和。
在市委政法委推動下,全市各地探索建立黨建引領、“多網合一”的網格治理新模式,持續推動警網深度融合。截至2023年底,全市473名社區(包村)民警已經全部實現兼任社區(村)“兩委”委員及社區(村)主任助理,完成率達100%。
與此同時,在市委政法委的協調下,市城管局、市婦聯、市應急局等市直7個部門打通信息壁壘,合力推動基層治理走深走實。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就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智慧力量,暢通人民群眾參與機制?!懊窈粑覒?、民需我行”是白城市基層社會治理重心下移、資源下放的特色之一。
造福民生夯實治理根基
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建強社會治理陣地,提升服務群眾能力,白城市結合實際情況,充分整合資源,加快推進綜治中心實體化規范化運行,打造網格治理新模式,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行,真心實意為群眾排憂解難,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綜治中心是黨委、政府了解民情的窗口、辦理民事的載體、解決民憂的途徑、凝聚民心的紐帶、造福民眾的平臺。白城市綜治中心自2021年12月獲批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后,推進基層綜治中心實體化建設。綜治中心按照“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通過實行政法單位、信訪部門、調解組織等常態化入駐,社會治理關聯度高的部門動態輪駐的模式運行,并搭建了警調、訪調、訴調對接平臺,由綜治、公安、信訪、法院工作人員組成工作專班,全面一體推進“訴調”“警調”“訪調對接”實戰化,已形成協調聯動的大調解工作格局,實現矛盾糾紛“全鏈條解決”。目前,全市5個縣(市、區)綜治中心均已達到規范化建設,部分成員單位之間打通了部門壁壘,可實現信息線上流轉功能,達到了實體化運行要求。104個街道(鄉鎮)、919個村(社區)已建立綜治中心,場所得到了不斷完善。洮南市司法局依托綜治中心建立“一站式”人民調解中心,創新推行“一門受理、三調聯動、四級調處”的“134”基層矛盾糾紛調解法,開辟矛盾糾紛化解“綠色通道”,每年調解案件1200余件,成功率99%,確保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鄉鎮(街道)、矛盾糾紛不上交。該局連續3年被中華全國人民調解員協會評為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
推動各成員單位深化網格治理工作。市委政法委聯合市委組織部指導各地完善“黨建+網格”模式;市司法局推進村、社區“百姓說事點”進網格;市民政局推行“一格三長”和“網格長+村民代表”制度;市應急局指導各地構建應急管理網格化管控體系;消防部門將科學、規范、高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機制延伸至基層網格。
白城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視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三長”隊伍建設,強化激勵舉措和待遇落實,更好地激發“三長”工作積極性、保持隊伍穩定性、提高崗位吸引力,建強城市基層治理力量,夯實基層治理基礎。
睦鄰善融續寫“楓橋”新篇
白城市委政法委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立“公安+法院+司法+信訪”聯動調解工作機制,明確各地區、各部門工作職責。建立健全在黨委統一領導下、職能部門積極參與、既有分工又有配合的矛盾糾紛調解新格局,為矛盾糾紛聯動調解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一年來,在市、縣兩級政法委的共同努力下,涌現出許多先進典型,先后兩次在全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相關會議上作經驗交流,4個典型經驗在全省推廣。
洮南市人民法院充分借助當地黨委、政府以及村委會等組織力量,完善“百姓說事·法官說法”工作機制,組建服務鄉村振興合議庭,選擇事關鄉村發展、鄉風培育等典型案件,在村居院落、田間地頭和偏遠地區進行巡回審判,就地立案、就地開庭、當庭調解、當庭結案。大安市錦華街道聚焦物業糾紛難題,探索實施法治、共治、自治“三治力量聯動”工作法,將物業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2023年9月,該街道探索形成的《化解矛盾糾紛“三新”工作法》在全省交流推廣。通榆縣探索建立重塑一項“新流程”、開通一條“視頻線”、打造一間“疏導室”、完善一套“督查法”、辦好一批“暖心事”的信訪工作“五個一”機制,全力推動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合法利益。鎮賚縣嘎什根司法所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引領,主動作為、創新舉措,與相鄰的黑龍江省寧姜蒙古族鄉和省監獄管理局鎮賚分局建立起三方聯合工作室,“聯”動出擊,通過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就地化解矛盾糾紛,推動社會治理工作邁上新臺階,受到群眾好評。白城市洮北區人民法院結合“審判執行攻堅”專項行動、“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創建活動”,不斷延伸司法服務,與當事人面對面、心貼心地交流溝通,全面收集問題訴求,全力化解矛盾糾紛,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合法途徑解決訴求,用實際行動詮釋為民服務的初心,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白城市委政法委堅持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投放到社區,網格管理員、轄區老黨員、“兩代表一委員”、社區警務員、法律援助員、矛盾調解員、衛生監督員等行業人員下沉進駐居民網格,為社區居民提供“有呼必應”的服務,力求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保護鐵路安全促進發展
白城市委政法委堅守護路即護發展、護路即護平安、護路即護形象的總體定位,以鐵路平安推動一方平安、以沿線穩定帶動一方穩定,取得明顯成效。
白城市境內鐵路線路總長為509.891公里,有長白烏快速鐵路線、平齊線、白阿線、通讓線四條鐵路干線,涉及5個縣(市、區)的36個鄉鎮(街道)112個村。轄區鐵路線長、點多、面廣,維護轄區鐵路安全責任重大,任務十分艱巨。
白城市委政法委將鐵路護路聯防工作納入平安白城建設的總體規劃,確保同步部署、同步安排、同步檢查、同步考核,定期召開鐵路護路聯席會議,討論并制定工作措施,解決鐵路治安中的突出問題。同時,加強對各縣(市、區)護路工作的指導,完善專職鐵路護路聯防隊伍,通過第三方公司聘用13名專職護路隊員,并加強他們對鐵路護路專業知識的培訓。在“春運”“兩會”等重要時間節點,全市各政法單位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為核心的愛路護路宣傳教育,持續開展“5·26我愛路”集中宣傳教育活動,增強群眾的法治意識;加大對涉路矛盾糾紛和治安隱患的排查化解力度,按照屬地管理、全覆蓋、無死角的原則,組織對本地沿線突出治安問題、安全隱患的全面排查,對排查出的問題隱患,進行分類登記造冊,建立臺賬,并實行“四定”責任制。
前行不止,步履不停。圍繞群眾對社會化治理的新期待、新要求,白城市委政法委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傳承中弘揚、在創新中發展,激發社會治理活力,通過一次次基層網格摸排、一個個矛盾糾紛調處、一場場生動鮮活的法治宣傳,不斷夯實社會平安基石,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護航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