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勐董鎮
有一個別樣的群體
他們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
來往于各家各戶
協助開展普法宣傳
幫助群眾找回丟失證件
舉報可疑情況查破偷渡案件
暖心幫助走失萌娃找到家人
……
他們既是治安信息員
又是普法宣傳員,還是熱心救助員
他們佩戴統一的“紅袖標”
他們就是勐董邊境派出所的
“車輪警務”社區團隊
一直以來,臨滄邊境管理支隊勐董邊境派出所始終發揚和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挖掘并整合轄區“三車三員”力量,打造“車輪警務”社區團隊群防群治品牌,形成“車車是哨卡,人人是哨兵,信息時時通,全域一張網”的防控管控新格局。
“入戶走訪+警民聯調”
抓住矛盾糾紛化解主源頭
“今年玉米收成怎么樣?”“對咱們寨子里正在推進的平安邊境鄉村建設有沒有什么好的意見和建議?”民警楊洲是勐董鎮轄區芒擺茶山警務區常駐警長,走街串巷式的交談不僅收獲了轄區群眾的擁護與支持,也圈粉該警務區出租車、網約車司機和快遞員們加入車輪巡防隊伍,共同參與邊境社會治理中來。“只有打開百姓的房門,才能敲開百姓的心門。”是該所社區民警長期開展入戶走訪總結出的工作經驗。
8月初,該所轄區發生一起因菜地被鄰居占用,導致鄰里不和的潛在矛盾,在龍佳扎西和車輪巡防員老陳的耐心勸導下,調解雙方握手言歡,圓滿解決。
該所在化解轄區矛盾糾紛過程中,積極探索“入戶走訪+警民聯調”新模式,充分發揮部分車輪巡防員是村寨鄉賢、宗族等身份優勢,建立多元化解矛盾糾紛警民大平臺。今年以來,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00余起,其中車輪巡防員參與警民聯調占60%,極大發揮了群眾參與邊境社會治理的主人翁作用。
“巡邏防控+警民聯動”
守牢轄區安全穩定主陣地
“從傍晚到深夜,走在路上看到你們巡邏的身影,真是倍感安心。”路邊過往行人情不自禁停下車來與該所巡邏民警輔警交談,并豎起大拇指。
在夏夜巡查宣防行動中,該所研究制定“快遞小哥分隊”“出租車巡防隊”“客運班車志愿隊”等“流動車輪”群防群治隊伍聯勤聯動機制,采取“步巡+車巡”“固定設卡+流動查緝”“街面巡邏+入戶走訪”“流動車輪+警務”等巡邏方式,建立了“巡邏防控+警民聯動”新模式,最大限度把多方治安力量擺在社會面上,當好夏季“守夜人”。
同時,該所充分利用車輪巡防隊員中80%為邊疆少數民族的優勢,打造“流動車輪+普法”的特色群防群治警務新模式,通過“雙語普法”將易記好聽的法律知識和法治故事送到少數民族群眾面前,提升邊境地區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的法律素養。
今年以來,該所在爭創“省級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工作中,聯合駐地黨委、政府著力打造“幸福佤山?平安勐董”亮點品牌,有力實現警民聯動助力邊境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真情服務+警民聯助”
奏響群眾幸福滿意主旋律
“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的救助,孩子真出了什么事,我想都不敢想!”7月初,勐董邊境派出所“車輪警務”社區團隊不到10分鐘,幫助2歲走失萌娃找到其家人,該轄區群眾陳某緊握該所民警和車輪巡防員小李的雙手激動地連連致謝。
該所本著“群眾事無小事”原則,持續探索“真情服務+警民聯助”新模式,依托車輪巡防員人熟、地熟、車輪快、信息通的優勢,積極為轄區群眾解難事、辦實事。今年以來,在“車輪警務”社區團隊的參與和協助下,共計幫助26名群眾找回遺失證件,幫助走失兒童、迷路老人、患病人員等16人,獲群眾贈予錦旗8面。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下步,勐董邊境派出所將持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繼續深耕“車輪警務”社區團隊群防群治工作,抓實抓細“警民聯調、警民聯動、警民聯助”工作機制,讓流動車輪跑出邊境社會治理新速度。
(臨滄邊境管理支隊)